?成果总结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及问题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改革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面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任务、中医药特色发展的新要求、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挑战,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重传承、轻创新”,双创教育“动能不足”,中医药院校双创教育与 专业培养相对分离,难以满足新时期国家对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双创人才培养要求。
2.“重理论、轻应用”,双创教育“协同不够”,中医药类专业学生大量 时间用于理论课学习,缺乏实践创新能力锻炼,难以适应现代中医药行业发展需求。
3.“重研究、轻转化”,双创教育“道路不宽”,中医药院校尚未系统形 成从项目到产品的系列化服务机制,双创项目孵化环节缺失,难以满足双创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成果解决问题的方法
金沙视讯中心于 2013 年率先在中医药院校成立创业学院,以培养中医药学子学科交融的知识结构、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挑战的精神品格为目标,在“立德树人、通专一体、创新引领、创业育能”的双创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全面开展了中医药创新创业研究,提出中医药院校“一协同三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实施“医教协同、专创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改革,探索构 建了通专一体的中医药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中医药院校的师生创新创业实践共同体、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新生态,持续深化中医药院校双创特色教 育教学改革。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全国中医药院校唯 一中医药+创新创业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是全国同时获得三项国家级奖励的唯一中医药院校。
图 1 中医药院校“一协同三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以“医教协同,专创融合,构建通专一体的中医药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解决了双创教育“重传承、轻创新”,“动能不足”的问题
“建专业,调布局”-主动适应国家双创教育需要。开办九年制中医学和 本硕博中药学基础基地班,培养国家战略亟须的拔尖创新中医药特色人才;开办产教协同“太极班”,培养需求导向的复合型人才;增设智能医学工程、医学信息工程等“新医科”+“新工科”的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新兴产业发展专业;主动适应群众健康服务新需求,布局增设中医养生、中医康复、中医儿 科等服务生命全周期的中医药专业;加快“新医科”内涵式发展,已有 9 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总数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一。
“抓课程,建体系”-推进中医药课程教材体系改革。构建“生涯规划模 块-创新创业基础模块-创新创业孵化模块-未来企业家养成/科学家培育模块”双创课程体系;编写推广了“+中医药”通识类和“中医药+”专业类 60 余 本专创融合类教材;广泛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理论+课外实践融入式等教学方式,运用定量+定性的方法评估学生双创能力。
“建基地,重协同”-夯实附属医院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附属医院实践教学基地是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不论从中医药创新元素挖掘还是临床实践创业“痛点”的发现,都对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机制革新,明晰医院到医学院的职能转变路径,创建校院医教协作治理体系;建立“医联体联盟”,举办“医教协同”大会,多渠道深 化医学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培训基地教师,评选基地标杆教研室,开展基地教学质量评估,建设临床教学示范中心,提升基地教学水平。
图 2 通专一体的中医药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二)以“科教融合,构建校师生创新创业实践共同体”解决了双创教育 “重理论、轻应用”,“协同不够”的问题
“政策扶,强团队”-构建中医药特色的双师双创队伍。政策激励,金沙视讯中心将“指导学生双创”认定工作量并纳入高水平成果奖励、专设推广开发型职称晋升类型;依托中医药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加强中医药师承导师、临床带习教师和双创项目指导教师培训;选聘科学家、企业家和管理者走进课堂走进项目,打造“金融+法律+知识产权+财务+企业管理”的导师队伍,为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
“教师领,学生创”-实现科创共赢和师生互促。科学研究与双创教学互动,寻求“大医学”与“大教育”协同创新,充分利用教师承担国家级项目和临床工作优势,推进科研项目、临床经验和前沿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大赛, 融入双创教学全过程,培养有专业辨识度和思维锐度的中医药创新人才;建立多学科交叉指导平台,培养有人文温度和发展深度的中医药双创人才;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学生提前进实验室、进团队、进项目,发表科研论文,参加双创比赛,教师带领学生协同创业;设立大学生科研实践创新课题,学生立项教师指导,师生共荣誉、共项目、共发展,构建师生双创实践共同体。
“平台支,重实践”-助力双创人才高质量培养。立足于“国家级中药学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实验平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球最大“中药种质资源库”、“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双一流”学科高水平创新平台,形成了基础强、规格高、功能全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搭建了国家级首批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省级大学科技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 中医大?健康谷众创空间等创业训练平台,培养创新创业苗子;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年均参与学生近 2000 人次,创新平台年均自由开放天数达 150 天; 金沙视讯中心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建设高校”(全省三所),金沙视讯中心专门成立中医药创新研究院、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正处级部门,全面指导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
图 3 师生创新创业实践共同体
(三)以“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新生态”解决了 中医药院校双创项目
“重研究、轻转化”,双创教育“道路不宽”的问题 “联学”-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与太极集团联合,“订单式”开办 “中药学太极班”“市场营销太极班”;与戴尔科技集团、锐捷网络股份有限 公司等企业联合开展新工科、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全 国医学院校首家华为智能医学 ICT 学院,联合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的产学合作; 与奇安信安全集团合作共建产教融合中医药特色一流网络安全学院。
“联研”-校企联合开展科技研发。与清华大学程京院士共建中医智能装备研究院,牵头组建“四川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四川好医生药 业集团等单位开展中医药类项目研发和产品开发,与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等开展5?12特大地震灾区药材资源恢复重建研究,与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等食品企业搭建中医药养生酒等大健康平台;与四川省知识产权局共建国 内首个以高校为主体的中医药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联创”-校企联合推进创业项目。与深圳前海交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3 家单位建立投融资合作,为成果孵化建立了一站式服务体系;开展中医药大健康专场精准对接会等技术推广和培训30。嗲道转化成果;与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签订“互联网+中医药扶贫”合作协议,为学生的中药溯源、中医健康、 中医药产业等扶贫项目提供了平台;围绕中医药智能装备、中医药食品、中医 药美容产品等孵化了九大类近百款产品;师生成立成都益佑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云烯未来科技有限公司等七十多家大健康类创业公司,累计服务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0余个,孵化企业82家,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软著 等44项,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进入高校100强,列第45位。
图4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新生态
三、成果的创新之处
(一)理念创新,提出了“立德树人、通专一体、创新引领、创业育能” 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团队在“立德树人”、“学生发展”理念指导下,医教协同、专创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深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通专一体的中医药创新创业教学体系。通过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 造能力,着力培养传承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 的新目标。
(二)路径创新,构建了中医药院校师生创新创业实践共同体注重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建立以赛事为中心的全过程训练,以科研实践创新课题为依托的全方位训练,以本硕博融通的全覆盖训 练的“三全”训练体系。围绕“创新训练”建立基本制度,围绕“创业训练” 建立激励制度,围绕“创业实践”建立保障制度,设立“繁荣创新人才奖学金” “中医药理论与技术异想天开创新奖”等鼓励全体学生创新创业。通过教师科 研和前沿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大赛,学生提前进实验室、进团队、进项目。 教师带领学生协同创业,师生共荣誉、共项目、共发展,构建中医药院校师生 双创实践共同体,实现“大医学”与“大教育”协同共赢。
(三)模式创新,构建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新生态立足中医药,服务大健康,搭建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个核心,以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大学科技园、中医药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三大驱动,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四川省知识产权局、成都九鼎天 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为五大协同的成果转化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培育—成果转化 —创业孵化—创业实践”的“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了“联学、联 研、联创”的中医药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双创新生态。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的效果
(一)成果本校应用情况
1.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斐然
2015 年以来,学生荣获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等国家级金奖 1 项、银奖 4 项、铜奖 13 项;省级金奖 35 项、银奖 46 项、铜 84 奖项;立项大 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 266 项;参加教师牵头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部省级项目 1000 多项,独立承担四川省科技厅苗子工程等各级项目 858 项;发表 SCI、CSCD、北大核心等论文 1000 余篇;1 人获得 2020 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共 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共 91 人获奖,四川省唯一大学 生)。累计孵化企业 82 家,其中师生创办企业 43 家,占比 52.44%;累计研发投入 5000 万元,近三年总产值 8.65 亿元。
图5 双创大赛获奖情况(部分)
2.双师型师资队伍和特色课程教材建设初具成效
引入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组建了以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实践骨干为一 体的校企共建、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双创师资队伍。吸纳行业权威、领军人才 作为学科带头人,大师名匠作为学术骨干,技术专家作为实践骨干,汇聚了一 批高水平师资。
立项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 11 门,涵盖中医、中药、针灸、护理、康复等专业,获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 5 门。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 7 门,省级一流课程 45 门。其中,《中医药创新创业》从 2017 年 10 月开课以来, 已经运行完成 11 轮,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为全国首门“中医药+”创新创业类在线课程,课程累计选课人数超 10 万人次,选课学生覆盖了全国 31 个。ㄗ灾吻、直辖市)的近 500 所高校。
编写出版专创融合教材 60 余部,其中主编《实战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是全国首批由教育家和企业家共同编著的实战创新创业教材,是全国首批中医药领域的创新创业类教材;主编《创新创业之移动医疗》,是全国中医药“十四五”规划创新教材。
图6 双创特色课程认定情况(部分)
(二)成果校外应用情况
1.对外交流情况
项目组成员面向全国在中国大学 MOOC 平台线上分享《中医药创新创业》课 程在线教学经验;在全国中药学课程联盟成立大会上进行建设经验主题分享; 面向全省在“2019 年四川省‘金课’建设交流会”上进行《中医药创新创业》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验主题分享;受山西省教育厅邀请在山西省高校交流;在江西中医、广西中医、贵中医、成都体育学院、西南医科大等院校进行交流。30 个“一带一路”共建参与国知识产权官员来金沙视讯中心科技园调研;接待辽宁中医 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金沙视讯中心交流访问。
金沙视讯中心教师年均发表创新研究类学术论文 100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600 余篇, 学生年均发表论文 90 余篇,其中核心以上论文 30 余篇。以“创新创业”为关 键词统计师生发表的研究论文有 27 篇,研究方向包括针灸推拿专业、护理专业、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等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探讨。相关文章从下载量和 被引量方面可以看出,研究成果的外界关注度和认可度都较高。
图7 对外交流情况(部分)
2.举办创新创业会议
承办四川省高校院所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管理运营培训与研讨会;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中医药优势抗击新冠肺炎,助力健康中国,首场“云 上菁蓉汇·校企双进·企业家进校园”抗疫专。54 项科技成果,300 余家企业共计 337 人参与。由四川金诚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各大学举办创新创业培训会,主题为《新财富,新教育,新健康》,旨在帮助学员建立正确的财富观,教育观,健康观,获得人生真正的幸福,家庭社会的和谐。举办了校友企业家分享会、杏林大讲堂—创新创业系列活动、知识产权系列培训、各类创新创业培训等活动共 31 次,参与人员 6000 余人。举办 SYB、SIYB 培训共 7 期 44 个班级,参培本科生 1479 人,30 余名受训学生创办了实体企业,80 余个本科学生团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图8 举办培训等会议情况(部分)
3.新闻媒体报道
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网、教育部网站、科技部网站、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四川电视台、成都商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多次对金沙视讯中心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及中医药创新创业成果做现场采访或专题报道。《中国中医药报》专题刊登题为“精英模式托起中医药人才高地”,报道金沙视讯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新举措;《四川中医》专题刊登题为“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展示了金沙视讯中心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及实施模式;四川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办公室在《四川教育动态》2015 年第 6 期中刊登“金沙视讯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形成创业教育良好格局”专题,分享了金沙视讯中心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图9 新闻媒体报道情况(部分)